袁洪志:高职院校质量保证主体责任须落实
发布时间: 2017-04-28

 

袁洪志:高职院校质量保证主体责任须落实

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系列笔谈⑨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对创新发展高职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路线图和责任清单,其中关注最多的是高职教育质量问题(“质量”一词共出现40次)。建立制度,帮助高职院校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成为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要责任。

    适应管办评分离,建立高职教育质量保证新体系

    随着教育领域的开放性逐步增强,第三方评估的需求日益凸显,管办评分离成为必然。正确处理管办评关系的实质就是要正确定位政府、学校和社会在教育活动中的关系格局,形成教育决策、执行和监督三者相互区别、相互协调并且相互制约的良性互动机制。 

    “管”,政府依法履职,提高教育督导实效。把教育评估从政府管理职能当中分离出去,并不是说政府不再有评估教育的需求,而是“管”“评”两者由行政附属关系走向具备法律效力的契约关系,政府的职能由“评估评价”向“教育督导”转变。新体系下,政府发挥教育督导功能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一是成立各级各类的教育督导队伍实施督导和评估监测,其结果向社会发布,限期复查,依法奖惩。二是引入市场机制,将委托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价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之列。三是建立学校、省和国家三级高职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办”,学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教育质量自主保证。院校只有建立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才能实现教育质量自主保证。完善的院校治理结构必须包含以下三个要件:一是符合学校要求,具有前瞻性、规范性和可控性的学校章程;二是具有决策力、执行力的高效决策层;三是社会群体广泛参与的非官方机构,如校级学术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有办学相关方代表参加的理事会,听取多方意见,形成常态化的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

    “评”,社会广泛参与,丰富教育评价内容。社会广泛参与教育评价有三种途径:一是作为教育活动的利益相关者,如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以及与学校相关的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参与学校组建的各种理事会、委员会等非行政机构,直接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制订、课程标准修订和专业设置等具体教育活动。二是具有教育评价资质的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接受政府或学校委托,对学校教育开展评价。三是新闻媒体等以排行榜形式对学校教育进行评价。目前此种评价方式还主要集中在国内一流大学上,但不久的将来,必然会有高职院校排行榜,通过学校声誉来影响学校资源的获取。

    建立诊改制度,发挥高职院校质量保证主体作用

    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改制度,一方面是配合实施“管评办分离”和教育行政部门转变职能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更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自主保证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高职院校诊改制度具有自主性、常态化、实时性、动态性、引导性等特征。诊改的主体是质量的直接创造者,包括管理方、举办方、实施方与成才方;制度的根本出发点,是构建质量保证社会共治机制,使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证走向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开展诊改的主要依据是来自于源头的实时数据与信息,同时吸收其他各方的诊断意见与知识成果,标准是开放的、动态的,没有起讫时间限制,注重的是过程。

    高职院校开展教学诊改工作,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学校质量保证的主体作用,落实主体责任,以创新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为抓手,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要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为导向,确立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办学定位与质量目标。二要把质量提升作为师生员工的共同追求,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各主体单位追求质量提升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保证的质量文化,使质量保证成为各主体单位的自觉行动。三要构建完备的专业、课程、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和后勤服务等质量标准,并制定相应的质量保证制度和运行机制,通过多元诊断的方式,及时发现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中的问题,促进学生、教师、管理者的成长发展。四要重视改进,横向部门之间和纵向层次之间形成质量环,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改制度,提高诊改工作的有效性,使质量保证体系运行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开展教学诊改,高职院校要明确四项工作重点

    一要加强质量保证机构和队伍建设。学校要建立一支承担运行、监控、改进等任务,人员配备齐全的专兼职质量保证队伍,加强业务培训与考核,把握质量保证目标,掌握各类质量标准,开展各项质量评价,提出质量保证的改进举措。

    二要完善质量保证标准和制度体系。学校和院系要依据区域或行业要求,形成完整、规范的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包含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开放多元的质量保证制度,定期开展人才培养质量的自我诊断,推动质量保证工作持续改进并形成良性循环。

    三要加强质量保证的规划落实与资源统筹。依据学校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制订诊改工作方案与实施细则,以落实改进为重点,统筹经费投入与资源条件保障,优先保证高水平人才质量输出要求的教学条件、资源建设及其综合改革的需要。

    四要建立质量保证信息发布与监控系统。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完善数据平台在内部管理运行中的状态分析和监控功能,使之不仅能进行日常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还能满足查找问题与薄弱环节的需要,推动持续改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偏离设定的质量目标。

    (作者:袁洪志系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2016112日)

 

 
版权所有CopyrightXK星空体育·(中国)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