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5年职业教育:10位职教人的10件职教事
发布时间: 2017-01-03

 

盘点2015年职业教育:10位职教人的10件职教事

 

    1、设立职教活动周

  【事件回顾】

  国务院决定自今年起,将每年5月的第二周定为“职业教育活动周”。510日,首届职教活动周启动仪式在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举行,刘延东副总理出席启动仪式。

  今年职教活动周的主题为:支撑中国制造,成就出彩人生。活动内容包括开放校园、开放企业、为民服务三方面。

  【口述实录】

  必将持续的精彩

  讲述人:陆俊杰,中原工学院副教授、学报编辑部编辑

  今年5月,全国各地都举办了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参加活动周,我有几点深刻感受。

  活动周有来头。活动周正值习近平主席对职业教育做出指示、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一周年之际,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大国工匠》纪录片热播使职教影响力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可谓正当其时。

  活动周高大上。活动周安排周密,规格高。李克强总理做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

  各界蛮拼的。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或出特刊、或做重点专题,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及活动周情况进行呈现。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做客人民网阐述“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民生”等观点和要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校校长俞仲文要求职校学生“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联想集团教育培训事业部总经理王鲁表示“职教兴国,民族企业义不容辞”。

  活动够扎实。北京市100余所职业学校向中小学生和社区居民开放、甘肃中专学生向客人进行礼仪展示、山东青岛开展职教义工服务社区活动、海南为市民现场演示做西点、7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受聘吉林中职校、河南职业中专幼儿班学生向观众展示舞蹈技能。3D打印口哨、手机指令厨房、汽车挡风玻璃损伤修复、5分钟火速换轮胎、气球上切肉丝令民众目不暇接。将智能垃圾桶摆到天安门广场的“90后”高职生、“苹果皮”设计者、“蓝领王子”“汽车医生”“孩子王”“闪电侠”的动人故事令人感叹。

  效果没说的。学生认为“这个活动周开展得太及时了”;社区居民改变了对职业教育的原有印象,认为“这些孩子不简单”;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真没想到职校教学如此接地气”。

  “蓝海”在前,职教展示宣传任重道远。国家确定每年5月的第二周开展此活动,希望借此活动,职业院校大门常打开,活动周主题也可向社会征集,职教界准备好更多真实而动人的故事向社会讲述。

  2、执法检查 督导检查

  【事件回顾】

  20153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正式启动本年度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项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由张德江委员长任组长。3月至5月,执法检查组分为4个小组,分赴广东、江苏、河南、湖南、吉林、重庆、甘肃、新疆等8个省(区、市)进行检查,同时委托其他23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对本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提供书面报告。

  20153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职业教育专项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开展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专项督导从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战略摆位、体系建设、行业企业参与、质量提高、政策保障等五个方面入手。

  【口述实录】

  以检查促落实

  讲述人:涂三广,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20156月,在各地自查基础上,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由国家督学和专家组成的5个督导组,对天津、黑龙江、山东、上海、浙江、安徽、江西、四川、贵州、陕西等10省市进行职业教育专项督导检查。作为督查成员,我所在的组一行6人,在湖南省教育厅主任督学陈湘生带领下,对上海和浙江两省市职业教育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

  作为参与者,更是学习者,我感到受益颇多。首先,我看到地方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甚至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如浙江省和嘉兴市政府都实施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将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列入领导任期目标,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其次,从浙江发达县市来看,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认可度在提高。再其次,职业教育改革实践出现了许多亮点和做法。如在理顺管理体制上,上海出台相关文件,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管的技工学校归口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在规划发展上,浙江省着力扶持一批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领域的品牌专业。

  当然,受历史欠账和社会观念等的影响,也发现一些问题。如中职生源不足和招生困难,政府财政投入项目化造成差序化和不公平发展。显然,专项督查让我们更清醒认识到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督导检查不仅应作为国务院落实政府发展职业教育职责的重要抓手,更应当成为地方政府开展自我检查和促进发展的动力机制。

  3、高职教育创新发展

  【事件回顾】

  201510月,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提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院校办学活力、加强技术技能积累、完善质量保障机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等五大行动,强化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开启了我国高职教育整体质量提升的新时代。

  行动计划提出了65个工作任务和22个建设项目,为推动高职教育“十三五”期间的改革发展和提升整体质量明确了工作重点、责任单位和时间节点。

  【口述实录】

  高职腾飞的翅膀

  讲述人:张玉鹏,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教育部出台《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在高职界引起广泛热议。行动计划制定的主要任务和举措,将引领高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为服务中国制造2025培养亟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强大动力。当然,行动计划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和任务项目,有相当一部分也是目前高职界正在积极探索实践的内容。

  比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项目中第七条“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我所在的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127月就牵头组建了陕西铁路建筑职业教育集团,推进集团化办学。学校联合省内外19家铁路、建筑类院校以及17家铁路、建筑类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在人才培养与培训、人力资源开发、产教融合、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开展合作,有效促进了集团成员单位的共同发展。职教集团成立以来,学校建立了职教集团章程,成立了由政府代表、学校代表、高职教育专家、企业代表和校友代表组成的“五位一体”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和四个专门委员会,使校企双方成为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办学活力得到极大彰显。

  再比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项目中第二条“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陕铁职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着力传承铁路精神,积极推进校园文化与铁路企业文化的对接融合,凝练形成具有铁路特色的办学理念,打造出具有铁路特色的校园文化和文化建设精品项目,满足铁路行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的需求。

  当前,国家层面对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我们对高职发展也充满了信心,同时也期待行动计划在2016年能够生根开花,进一步优化高职教育培养结构,为服务国家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4、提升院校管理水平

  【事件回顾】

  20158月,教育部下发文件,自2015年秋季学期起,倡导践行“改变从今天开始”,实施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计划经过3年努力,职业院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更加巩固,现代学校制度逐步完善,办学行为更加规范,办学活力显著增强,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依法治校、自主办学、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多元参与的职业院校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职业院校自身吸引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美誉度明显提高。

  【口述实录】

  院校管理的脸悄悄在改变

  讲述人:何志武,长江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

  提升管理水平是促进职业院校内涵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2015年,职业院校管理创新在一点一滴凝聚,凝结出一种向上的力量,迎接职业教育的春天,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对于我来说,学院章程的修订成了我全年工作的关键词。这一年,从春季到年末,我一直在参与学校章程的修订工作。从开展全校章程修订大讨论到召开学院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专题讨论会,从邀请专家讲学到师生代表对章程修订的核心内容征求意见,仅学校层面的会议就开了13次。我所负责的办学理念、校训、校歌、校徽等修订工作,还面向全社会征集作品,收到全国各地作品1000多件,其中不乏优秀之作。经过20多次的大小讨论会、专家咨询会、师生座谈会等,年底前学校章程基本确定了下来。相信这部汇聚师生意愿、彰显法治精神、代表着职业院校未来发展方向的“大学宪法”,将悄悄地改变职业院校的顶层设计。

  这一年,学校的管理体制机制也在悄悄变化,周围很多学校开始组建董事会、理事会,地方政府、企业、行业等都参与到职业院校的办学中。这一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将有利于解决校企合作难题,有利于获得社会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和参与,有利于建立参与方实质性、利益紧密相关型的合作关系结构。在这样的体制下,必然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5、完善集团化办学

  【事件回顾】

  20156月,教育部下发《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

  见》,提出完善集团化办学的实现形式,提升职教集团综合服务能力,强化集团化办学的保障机制。《意见》对集团化办学的参与主体、组织形式、治理结构、运行机制等提出要求,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300个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骨干职教集团,建设一批央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的职教集团,基本形成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的局面。

  【口述实录】

  职教改革发展的模式创新

  讲述人:刘晓,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2015年,我有幸参与了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的文件起草、《中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报告》的编写及《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案例汇编(2015)》的汇编等工作。

  在对我国集团化办学情况的梳理工作中,我感到,作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协同多方利益相关者的一种办学行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模式创新,并且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一个重要的办学模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在深入到嘉兴欣禾职教集团、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业教育集团、青岛西海岸职业教育集团、北方林业职业教育集团等了解办学情况过程中,我感受到职业院校和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热情,看到这些学校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改革办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效解决了职业教育中观层面的体制机制瓶颈,并大胆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尝试,有效激发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

  集团化办学硕果累累,但也任重道远,实践上的一些误区限制了其在协调跨界跨部门利益、整合多方主体教育培训资源、促进人才系统化培养以及提升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等作用的发挥,迫切需要一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治理模式。我相信,随着国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支持政策的制定、完善和实施,随着职业教育集团自身组织体系和内部管理制度的不断加强,集团办学规模效应带来的竞争优势,资源整合优化带来的竞争优势,品牌效应带来的竞争优势,以及“对口”“对接”效应带来的竞争优势,必将提高职业院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社会地位、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6、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

  【事件回顾】

  20158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其中包括17个试点地区、8家试点企业、100所试点高职院校、27所试点中职学校和13家行业试点牵头单位。几乎在同时,人社部和财政部共同发出《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了北京市等12个省市开展试点工作,每个省市选择35家具备相应条件的大中型企业作为试点单位,每家企业选拔100人左右参加学徒制培训。

  【口述实录】

  我们要做得更好!

  讲述人:杨秀英,上海电子工业学校校长

  20158月,我们学校如愿成为教育部立项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中职校。这对学校来说是一个契机,更是一种鞭策。如何在学校原有双元制合同生培养的基础上创新优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把学徒培养成符合现代企业所需要的一流员工,是校企双方共同的课题。

  我们学校的合作企业松下微波炉有限公司是松下集团在全球最大的微波炉研发和生产基地,员工的综合素质、归属感和稳定性一直是企业所追求的。这次携手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双方确立了以建立“双元三层次”对接机制和“双元双师”授课机制等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工作思路,并制定了“学徒管理办法”“企业师傅遴选和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

  为做好试点工作,我们仅“招生即招工”环节的家长会就开了三次,组织有意向的学生实地考察参观并与已在松下工作的毕业生座谈。当被企业遴选出的学生与学校、企业签下三方合同时,好多家长感叹校企双方工作的细致并为他们的孩子入校即有岗位感到庆幸。

  我们学校成立于1985年,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办学。学生采用双元板块学习,5周在学校、5周在企业,学校板块1/3理论、2/3实训,企业培训板块计划详尽、轮岗实践……这在当时是非常创新的举措。

  前些年随着上海经济结构的战略转型,与学校长期合作的部分企业迁离了上海或转变了发展战略。学校坚持实施“双元制”教学模式,近几年和上海申克机械有限公司、德国采埃孚集团等企业合作开展合同培养,但和之前相比确实困难不少。

  当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出台时,学校感觉一下子找到了主心骨。“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文件,望着一摞摞多年来合同培养生三方协议的档案,学校信心大增,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试点申报。“我们要做得更好”,这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的心声。

  7、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事件回顾】

  2015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发展观,以创新性思维系统地设计教学改革的新举措。教育部办公厅还印发《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对职业院校内部教学质量建设提出指导意见。

  【口述实录】

  人才培养改革的“金融”样本

  讲述人:唐林伟,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2015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大事,其中重要的一件是与其“隔壁”的本科院校中国计量学院联合开展金融工程(互联网金融)专业的“4+0”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高职院校开展四年制人才培养工作在浙江省是新的尝试,2015年年初,浙江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开展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而有幸成为浙江省内五所试点院校之一。

  能够进行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对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这并不是说学院有“升本”的冲动,而的确是源于就业的压力,源于金融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互联网与金融跨界融合的大背景下,原来以技能操作为主的银行柜员培养越来越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本科毕业生作为各大银行入职的最低门槛已经成为共识。面临这样的挑战,在没有外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学院除了在专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上下功夫外别无他法,而此次试点让学校上下看到了新的希望。

  我清楚地记得,在66日学院组织李进、马树超、于德弘、陈解放、苏志刚等国内知名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草案)进行论证时的情景。当时几位专家提出的共同建议是要对本科学术课程进行改造,尽管学校是为中国计量学院培养毕业生,发对方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但保证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方向才是这次试点的根本意义所在,而且生源状况也很难适应计量学院过高的学术课程要求。带着这样的建议,610日,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陈一琋博士、计量学院经管学院院长易荣华等专家学者又对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论证、修订,人才培养定位、课程结构设置、职业资格证书、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等方面内容一步步清晰,逐步得到细化和落实。

  912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与中国计量学院联合培养招来首批48名新生。回顾一年来的历程,我认识到,联合培养不是高层次职业教育怎样与学术教育衔接的问题,不是本科理论学习与高职实践学习简单的叠加,“4+0”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模式的根基在于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的开发。

  8、探索本科职业教育

  【事件回顾】

  2015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从明确类型定位和转型路径、推动结构性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推动试点高校全面融入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等提出了转型发展改革的14项主要任务。

  201511月,经教育部批准,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成为第一个由高等职业院校升格成功的应用技术类型本科大学。

  【口述实录】

  崇山之后是峻岭

  讲述人:梁卿,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副教授

  对于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而言,2015年注定是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这种历史意义既表现为“雷声”比往年更响,也表现为“雨点”不期而至。说“雷声”更响是因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应用技术型大学,探索本科职业教育。这是国家立法机关在发展本科职业教育问题上首次正式发声。说有“雨点”是因为,教育部正式同意建立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从而将本科职业教育从文本中的概念变为活生生的现实。

  但这些并不意味着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之路从此会一帆风顺。相反,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可谓崇山之后有峻岭。

  本科职业教育是一个新的提法。作为承担本科职业教育的高校的通称,“应用技术大学”也只是在国家相关政策文件中使用,尚未制度化。这主要体现为,国家既没有应用技术大学的设置标准,也没有评估标准。这使得不论是采取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方式还是现有高职“升本”的形式建立应用技术大学,都会陷入无章可循的困境。但从长远来看,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更取决于被称为“应用技术大学”高校的办学实践。

  从当前来看,当务之急是要理清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是本科技术技能人才或应用型人才。这虽然正确,但对于引领人才培养来讲并不够,还应该进一步明确本科技术技能人才或应用型人才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具体来说,转型而来的应用技术大学要搞清楚的是,同为本科人才,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与学术型在素质上有什么异同;升格而来的应用技术大学要搞清楚的是,同为技术技能人才或应用型人才,本科层次与专科层次在规格上有什么异同。这些问题不清不楚,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组织、质量评估等都将成为糊涂账。所谓转型就不是人才培养类型的转型,而成为学校类型的表面转变;所谓升格就不是人才培养规格的升格,而只剩下学校层次的简单升级。

  9、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事件回顾】

  201574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主赛区落下帷幕。

  本次大赛在天津主赛区和16个分赛区分别举行,共设置了15个专业大类的98个竞赛项目,参赛选手近1.1万人,参与企业上百家。大赛历时1个多月,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同台竞技,展示了精湛的技艺、良好的素质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口述实录】

  踏上成长新征程

  讲述人:汤霓,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生

  我作为特约记者采访过几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今年的大赛与往届相比,我看到大赛在制度建设上、赛项设计上、成果资源转化上都有新的突破。一是制度建设更显成熟和规范。不仅基本形成了由国赛、省赛、校赛组成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体系,同时进一步细化了大赛相关管理制度,做到各个细节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办赛。如今年正式出台了《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汇编》;在完成三年规划工作后,又启动了大赛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二是赛项设计与产业对接更加紧密。今年大赛对接先进制造业、紧贴“互联网+”新业态发展、关注健康生活和绿色环保领域、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的传承,80%以上的赛项都有行业、知名企业深度参与,体现了大赛与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发展的同步。三是成果资源转化进一步加强。大赛重点推进了大赛成果资源转化平台的建设,精选出大赛好的经验、成果、模式等,形成大赛成果资源转化库,促进大赛引领教学改革,使大赛成果真正惠及师生。

  今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是第八届。回望八年大赛发展之路,可以说,今年是大赛由初创期顺利进入到成长期的重要一年。而这一点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不久后的2015年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得到了验证,中国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创造了中国代表团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的最好成绩。很显然,经过八年的探索与努力,我国大赛在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目前,技能大赛已步入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成长阶段。我认为,进入成长期,大赛还需在提高开放程度,接轨世界大赛,提高大赛与职业教育的同步发展水平,提高大赛平台建设水平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10、推进全民终身学习

  【事件回顾】

  201510月,由教育部、中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秘书处、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联合主办的2015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开幕式上,推出了2015年度“百姓学习之星”,展示了各地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的成果和首届苏州终身教育博览会成果。

  【口述实录】

  学习共同体中的生命成长

  讲述人:汪国新,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主任

  不久前,我来到我的研究基地——杭州西部山区临安清凉峰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陈利平校长兴奋地告诉我,2014年《杭州日报》曾用整版篇幅介绍了他们镇农民学习共同体的发展状况,一年过去了,又有新的发展,已有50个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活跃在乡村,有700人参与其中。杭州市目前已有文化与艺术、生活与休闲、健康与娱乐、公民与公益、科学与技术等类型的社区学习共同体4500个,每个月有9.7万人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

  和陈校长的交谈,让我想起今年杭州市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表彰会上的情景。今年是第五年召开表彰会,会上增设了一个环节,请受表彰的32个示范学共体的核心成员交流学习心得。西湖区“芸文化”工作室的吴芸说,“因为共同学习找到城市的归属感”;经济技术开发区朗琴合唱队的翟彩琴说,“是学共体给了我精彩人生”;拱墅区化纤社区社教干部金琳说,“‘巧手女人家’不仅让一帮妇女活得开心了,更让一大批家庭变得和谐幸福了”;桐庐县江南镇白鹤书院周华松还分享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到书院看望学员的幸福时刻。学共体成员收获了他们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学习成果,这些虽然在我的意料之中,但所有学习者都传达同样的幸福感受时,我还是被深深地打动了。

  中国成教协会刘志鹏副会长是我的知音之一。在今年5月的成教年会上,他用“具有革命性意义”概括了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的重要价值。社区学习共同体是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因共同学习而结成的、能实现人的生命成长和建立守望相助关系的群体。在这里,学习者摒弃了学习的功利性目的,成员之间互为师生,学习内容和方式自主选择,学习收效自我评价,学习者关注的不是学习结果而是学习过程,在平等互助共享的学习过程中建立起强烈的归属感。

  《中国教育报》20151231日第9版、第10

 
版权所有CopyrightXK星空体育·(中国)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